2025年11月26日下午,香港大埔宏福苑发生火灾。火势迅速蔓延至8栋建筑,最终升级至最高级别“五级火灾警报”。火灾造成13人死亡、28人受伤。一名37岁的消防员在搜救行动中死亡。悲剧的中心是竹脚手架。竹竿在香港的建筑工地上很常见。它们重量轻、灵活且可快速构建,使其成为许多外墙修复项目的首选。然而,火灾再次暴露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:这种使用了数十年的传统工艺在现代城市环境中还能安全吗?为什么内地全面禁止,但在香港仍然广泛使用?竹林延续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、人文和传统因素。香港土地紧张,金属脚手架需要专门仓库预置排气生锈,这是昂贵的。竹子从广东运来便宜,用完后可以直接燃烧,没有缝隙。加之当地“脚手架协会”长期垄断该行业,工人们代代相传竹脚手架技艺,形成了强烈的路径依赖。尽管政府规定从2023年起至少一半的新建项目必须使用金属脚手架,但转型仍然缓慢。竹子的“经济”和“灵活性”成为其存在的事实基础。然而,这种便利是以安全为代价的。竹子是一种高度易燃的天然有机材料。当施工现场出现焊接火花或电气故障时,火势通过密集的竹架迅速蔓延,形成“烟囱效应”。更危险的是,竹笋很少是阻燃的,而且用来捆绑的塑料绳也是易燃的。当燃烧时,产生大量有毒烟雾,严重阻碍逃生和救援。相比之下,金属脚手架由不燃材料制成,即使着火也不会助长火灾,为着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